而普通用户日子里见到最多的,莫过于各种消费级无人机产品。每逢到了抢手景区,总会看到几个飞友手持遥控器,将无人机放飞到空中,去拍照俯视视角下的景象全貌,无人机运转时旋翼高速滚动产生的“嗡嗡”声也非常具有辨识度。
在消费级无人机范畴,有一个品牌,它本身的知名度乃至比这个小众赛道还要高,并且它也是许多人认知中与无人机直接划等号的品牌:大疆立异。依据《2023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开展陈述》,大疆的估值现已逾越1500亿元,一起其在无人机商场的市占率也逾越7成。
按理说,“一家独大”的商场格式,关于新晋品牌并不友爱,但在2024年里,由于低空经济概念的继续炽热,许多企业也挑选入局或许加码消费级无人机赛道,尤其是我国品牌,依托本地工业链优势,让大疆、昊翔等品牌站在了全球的最前列。
从起跑落后到弯道超车,我国在消费级无人机范畴拿到了怎样的“爽文剧本”?
与互联网、GPS定位相同,无人机最早的使用也来自于军事范畴。早在20世纪,军用无人机产品现已得到了必定程度的开展。而在民用商场的锋芒毕露,则要比及进入21世纪后。
最开端,小型民用无人机更多来源于克己与改装的范畴,极客们在自家小作坊里鼓捣出四旋翼多旋翼飞翔器的雏形,他们用开源飞控板、电子罗盘、气压计和GPS模块,尽力让这些小飞机们在空中完结安稳悬停和控制。
他们傍边的许多人都归于模玩爱好者或来自大学实验室,一群爱玩的年轻人,就构成了这一波民用无人机的前期拓荒者。站在今日的视角来看,他们就像数码年代前期的手艺演员,用焊锡、螺丝和电路板来满意自己的飞翔梦,一起也为未来消费级无人机的开展打下根底。
在分论坛上,我国航协通航业务部副总经理杜万营对两份《陈述》的数据进行了解读。其间,在运营企业方面,到2023年末,全国取得通航运营答应的通航企业共690家,比2022年净增29家;取得通航运营答应证且运用民用无人机的通航企业19825家,比2022年末净增4695家。而到2024年7月,全国通航企业到达712家。